影视工场 https://www.ysgc.vip 实在难以想象都2022年了,还有这样的广告。 几天前,某炎洁被骂上热搜,明明是为女性提供服务的商品,广告内容却都是对女性的侮辱。 “调查显示:83%的男性不愿意给伴侣……的原因,竟然是私处太黑下不去嘴” 且不说毫无医学常识。 女性私密部位会变黑,完全是因为色素沉积,绝不会靠一瓶洗液就让其改变颜色。 更让人愤怒的是,这条广告背后的价值导向可谓其心可诛。 某炎洁在告诉我们,女性私处黑是羞耻的,是不堪的,所以女人应当要为取悦男性,而让自己的私处变粉。 这表面看在女性着想,实际却在给女性灌输一种讨好男性的价值观。 “你要为了男性……”居高临下评论女性身体的态度,毫无对女性受众的尊重。 那么问题来了,一个明明靠女性吃饭的的产品,为何不在广告中展现对女性的支持与爱。 反而会写出这种对女性赤裸裸的侮辱言辞呢? 真的会有女性顾客买单吗? 所以今天,她姐倒想大家聊聊—— 到底是哪些女性,认同并购买这些广告产品。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广告? 不如我们先站在这群广告商的角度想想。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,如果他的话术打动不了你,就表示你不是他的目标受众。 那什么样的女性会被“私处黑”的说法打动,从而购买其产品呢? ——在意男性眼光的女性。 换句话说,依附于男性生存的女性。 她们必须讨好男性,才能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。 所以,广告语越恐吓,这些人反倒买得越欢。 这样一来,我们也就能理解很多辱女广告的操作了。 而将这一套辱女操作玩得最熟练的,当属整容公司的广告。 毕竟“女为悦己者容”。 而这一类的广告几乎都是一个价值导向—— 只有你变得漂亮了,才能获得男人喜欢。 几年前,某微整形app推出的一系列广告,就将这套话术玩得出神入化。 不是世上没有好人,只是“世界上的好人,只围绕在好看的人身边”。 “你的胖,是变得庸俗的第一步。” “你被他人嘲讽,是因为你没有做好外貌管理。” “长得不好看的女性,会被打折出售。” 广告商用“世界只爱漂亮女孩”作为核心价值观,编排出一整套不漂亮女孩在社会中所遭受到的困境场景。 但这些困境真的就只是因为不漂亮吗? 这世上的喜欢难道就只是看脸而已? 女性那么多的美,那么多的标准,在他们看来,都用一个“外貌”下了定论。 不得不说,狭隘,不堪,且可悲。 说到底,只是利用女性的恐惧心理,为自己的品牌做广告而已。 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,还有之前同样是整形产业的某app针对各大写字楼投放的电梯广告。 初看,蓝天、大海,画面简洁又干净,依旧老一套旧曲写新词,试图用《欢乐颂》的旋律对观众进行洗脑来记住他们的产品。 然而,当我们再注意到这改动的歌词时,不由得反感起来。 “整整整整,女人美了才完整。” 整容我们并不反对,每个人都有想让自己变得不一样的权利。 但这句广告词却在宣传,只有整了容,女人才算是完整的。 这种“完整女人”的说辞,实在不免让人想到早就被我们扫入历史故纸堆的处女论。 破了处女膜,女性就不完整了。 但一个女性何来完整不完整之说? 给女性设置一个虚假的框架,然后让女性为套入这个框架而努力。 这种事情,我们见得太多。 或许是看到网友的愤慨,这段广告又换了一版歌词。 把“整”改成了“美”,歌词也就变成了“美美美美,女人美了才完美。” 看似是好了一点,没有宣传整容。 但本质却并无区别,还是你只有整了容,变漂亮了,才会被男人喜欢,被社会接纳。 可整容只是女性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众多途径之一,希冀能通过改变外貌,来改变当下的生活。 说到底也只是为了让自己对自己更满意。 但这些整容广告,无一不是将女性整容的原因归结于他人的审美导向。 本质上还是女性要为他人而改变的价值观。 而讽刺的是,同样是辱女广告,2018年某二手车广告则给了女人一个完全不同的价值主张。 在这条广告里,将买“二手车”比喻成男性娶妻。 在宣誓的前一秒,新郎母亲突然闯入,粗暴地挨个检查新娘的鼻子、耳朵、牙齿……最后发现没有整过容,才满意地接受。 这则极度物化女性的广告则又告诉我们,女性只有原装的才会被认可。 一边说要整容,一边又不让整容,屏幕前的女人到底该听谁的? 所以,既然这些产品广告都这样侮辱且为难女性了,为什么还有顾客相信并购买? 这还是回到了我们一开始所说的。 因为的确有一些女性是认同,并倡导这种价值观的。 在她们看来,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,只有改变了自己,社会才会接纳自己。 男人不喜欢你,是因为你私处黑。 世界对你不好,是因为你长得难看。 你要整出一张漂亮的脸让丈夫喜欢,又要不留痕迹让婆婆认可。 法国哲学家萨特有句名言叫做,“他人即地狱”。 意思是,如果我们始终为了他人而活,盲目改变自己,最后就会任由他人和环境摆布,也就相当于走进了地狱。 而他人和社会的看法,其实就是女性们的地狱。 但坐在电视机前的那些女性没有想过这个问题。 所以才会无限受制于他人看法,满足他人要求,因而盲目地被这些毫无科学道理和尊重素养的广告欺骗,久而久之,也就失去自己。 她们没有想过,为什么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被社会接受呢? 如果自己没错,不用改变,是不是就是社会的问题呢?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社会基础? 当一个女孩受到伤害,我们或许可以说是特殊情况。 但当一众女孩都感到被侮辱,势必有其背后的社会基础在。 某炎洁之流的广告看似愚蠢,但都直打核心—— 女性的自卑感。 我们不如来思索一下,如果这些广告是针对男性的,他们会怎么拍。 私处黑? 不好意思,私处黑反倒更助长了男性的自信,这可是一种男性雄风的象征! 长得丑? 不好意思,执掌天河八万水兵的天蓬元帅曾有言“粗柳簸萁细柳斗,世上谁嫌男人丑”。 发现没有,同样的事情,女性是自卑,男性是自信。 这背后,很难说不是性别教育的问题。 波伏娃曾说:“一个人并不是生为女人,而是成为女人。” 这种自卑的基础,其实是从出生就开始被塑造。 无恶之源,重男轻女。 而基于此,我们能看到成长过程中,各种各样的男女教育差。 就拿最典型的差别,第一性征来说。 男性的性器官。 即便在男孩还没有性别意识时,家长和大人就会明目张胆地玩弄它,将它作为男性身上一种骄傲人格的体现。 以至于男孩自然而然后就会将其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。 相反,女孩的性器官则会被长辈教导隐藏起来,甚至避而不谈,好像拥有女性的特征是一种耻辱。 你看,哪怕是最基础的性征之别,男性和女性就有了骄傲和谦逊的差别。 而在之后的成长道路上,男女对待自己性别特征的态度更是天悬地隔。 青春期,第二性征开始发育。 男孩会炫耀自己的高大的身材、发达的肌肉、雄浑的声音。 但女孩,却羞于展示,甚至极力遮掩自己日渐丰满的乳房,变大的臀部,好像这是一种难以启齿的秘密。 更别提当初潮到来时,女性的疼痛与慌乱。 在电视剧《俗女养成记》中,刚来月经的陈嘉玲在街上掉了卫生巾,刚想捡起来,却被女同学阻止。 围观的男学生还故意捡起卫生巾调戏说“陈嘉玲,你东西掉啦”,说着“恶心死了,感染吧你”用卫生巾互相扔抛。 这样的场景我们小时候见到过无数次。 不谙世事的孩子,并不知晓月经是什么的。 但在社会的气氛中,已经有了“月经等于肮脏”的初印象。 这是从女孩幼年起就已经刻进灵魂的性别认知:身为女人,我很抱歉。 可这些发育特征明明就跟成年后“变黑的私处”一样,只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。 为什么社会要给我们灌输这样的态度? 她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羞耻,但在社会氛围、成长环境教导下,就是羞愧不已。 甚至会对自身感到厌恶,厌弃自己身体的改变。 但发育中的男生就不会有这些问题,他们的改变,就是家族生的希望。 而即便成年之后,相同的事件,女性依旧要遭受和男性云泥之别的待遇。 某些男性不修边幅是男儿本色,某些女性不修边幅是丑女无敌。 某些男性恋爱多会被夸有吸引力,某些女性恋爱多被骂“公交车”。 某些男性性格傲慢、张扬、耍心眼是被社会所接受甚至鼓励的。 但某些女性这样做就会被骂“茶”“婊”“媛”。 某些男性在职场升职快会被夸能力强、有前途,某些女性在职场升职快则会被怀疑依仗男性的帮助。 某些男性婚后出轨,只会被调侃说“家中红旗不倒,外面彩旗飘飘”。 某些女性婚后哪怕只是和其他男性相处过密,都会被辱骂成“荡妇”。 女人只要活在这个世上,从外貌到体态,从性格到能力,从生活方式到为人处事,无论做什么都会被被指指点点。 即便是被伤害,也会收到一句“苍蝇不叮无缝蛋”,都是因为自己的原因。 就像《七月与安生》中,七月母亲说的:“女孩子不管走哪条路,都是会辛苦的。” 可想而知,一直生活在这种不对等的社会眼光,世俗压迫中,女性怎能不对自己感到自卑。 以至于会为了获得身份上的认可,将自己无限靠近大众眼里的女性行为,取悦大众眼光。 这也是某炎洁之流即便知道会被骂,也要做这般广告的原因。 毕竟,这才是这片土地上占比更多的女性的心理支撑。 还有吗? 某炎洁等公司利用女性想要更符合大众审美的焦虑心理,来购买自己的产品。 这算计的是女性的羞耻感。 但除了这种辱女广告,其实还有一种“媚女广告”,同样是对女性羞耻感的利用,但我们却很少注意到。 最典型的当属卫生巾广告。 你会发现,各大厂商的卫生巾广告,无一不梦幻又美好。 即便我们都知道在现实世界中,大姨妈带来的都是疼痛、麻烦、肮脏,腹部像被车碾过,衣服会被弄脏,脸上长痘痘等各种烦恼。 但在那些卫生巾的广告里,当月经到来时,女性反而表现得热情洋溢、清爽干净,欢欣雀跃,别说痛到难以下床,甚至都在大街上跳起来。 但这种对月经的极度美化,真的是对女性的温柔以待吗? 当然不是。 相反,这些制造虚假美好场景的广告,更是对月经的羞耻感的体现。 在一个为月经服务的产品广告中,我们竟然看不到“月经”两个字。 因为它意味着,月经是不能直视的,经血只能是蓝色的。 所有的美好,都只是在营造一种虚假的“粉红泡泡”,以此对现实进行隐藏和否认而已。 因为在现实中,卫生巾还是一个“需要用黑塑料袋装上”,羞于见人的物件。 前段时间,有很多人因为疫情被封在家中,需要统一团购生活必需品。 竟然还有人拒绝团购卫生巾,说“卫生巾团了会成笑话”。 女性的正常生理需求为什么会成为“笑话”? 如果月经真的像广告里所展现的那么美好愉悦,为什么有人会将它看成笑话? 所以,所谓表面美好的卫生巾广告依旧觉得月经是羞耻的、不堪的,所以不敢真实展现。 其背后的促销心里,和其他辱女广告一样,本质上都是对女性羞耻感的利用。 只不过,辱女广告是通过贬低打压女性,贩卖焦虑,而卫生巾广告则是给女性虚构一个美好的幻象。 他们其实都没有正视女性的客观处境,平等看待女性生存现状。 知乎上有个问题“怎样叫做真正地尊重女性”,里面有条回答是,“尊重女性的第一步,就是抛弃对方是个女性的这个认知”。 君不见那些受众是男性的广告,无论腕表、轿车、白酒,指引的价值导向多是星辰大海。 广袤的世界,任我驰骋。 但受众是女性的广告,却都是些护肤、日用、服饰,只围绕在家庭婚姻。 眼前的世界,步步为营。 这不仅是对女性的一种心理暗示,更是通过生活环境对女性进行塑造。 正如波伏娃所说:“不要陷入女性气质的陷阱。” 女性,从一出生就被性别束缚,难以经济独立,难以思想独立,甚至难以生存独立。 因为想在社会上得到认可,才会被这些所谓的广告打动,去靠拢社会给她们定义的女性气质。 但事到如今,我们该醒悟了。 辱女广告只是表象,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社会对女性的不平等规训。 只有当我们正视女性的真实处境,不再过分关注男女间的差异,女性不用再活在他人的地狱里时。 这种辱女广告才会彻底消失,男女才会真正平等。 所以在此之前,请和我一起呼吁。 抵制辱女广告不该止于抵制,更要让女性认清现状,进而做出改变。 点个「在看」,告诉更多同胞这些广告背后的本质,不要再无知觉地活在他人的地狱里。 这需要每一个人的摇旗,有我,有你。 她刊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• 新闻资讯
• 活动频道
更多